1、慈母有败子。
2、自胜谓之强。
3、自见之谓明。
4、君无见其所欲。
5、不吹毛而求小疵。
6、因可势,求易道。
7、倒言反事以尝所疑。
8、凡治天下必因人情。
9、私行胜,则少公功。
10、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
11、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。
12、以俭得之,以奢失之。
13、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
14、千里之堤,毁于蚁穴。
15、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
16、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。
17、臣得树人,则主失党。
18、虚静无事,以暗见疵。
19、道私者乱,道法者治。
20、长袖善舞,多钱善贾。
21、举世有道,计入有计出。
22、和氏之璧,不饰以五采。
23、荡而失水,蝼蚁得意焉。
24、世有不可得,事有不可成。
25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
26、利莫长于简,福莫久于安。
27、悬衡而知平,没规而知圆。
28、故势不便,非所以逞能也。
29、群臣见素,则大君不蔽矣。
30、道在不可见,用在不可知。
31、非知之难也,处之则难也。
32、以人言善我,必以人言罪我。
33、圣人之救危国也,以忠拂耳。
34、黄帝有言曰:上下一日百战。
35、明君无为于上,群臣竦惧乎下。
36、虚则知实之情,静则知动者正。
37、时有满虚,事有利害,物有生死。
38、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,可亡也。
39、行贤而去自贤之心,焉往而不美?
40、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,知而不知。
41、事有举之而有败,而贤其毋举之者。
42、以肉去蚁蚁愈多,以鱼驱蝇蝇愈至。
43、圣人之治民,先治者强,先战者胜。
44、宰相之耳,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。
45、小知不可使谋事,小忠不可使主法。
46、恬淡有趋舍之义,平安知祸福之计。
47、人主之患在于信人。信人,则制于人。
48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。
49、饕贪而无餍,近利而好得者,可亡也。
50、探其怀,夺之威。主上用之,若电若雷。
51、行成于思,毁于隋。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
52、道私者乱,道法者治,不吹毛而求小疵。
53、使杀生之机,夺予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
54、千里之马时一,其利缓;驽马日售,其利。
55、主失其神,虎随其后;主上不知,虎将为狗。
56、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。圣人执要,四方来效。
57、佯爱人,不得复憎也;佯憎人,不得复爱也。
58、去好去恶,臣乃见素;去旧去智,臣乃自备。
59、君见恶,则群臣匿端;君见好,则群臣诬能。
60、圣人之道,去智去巧。智巧不去,难以为常。
61、是故去智而有明,去贤而有功,去勇而有强。
62、爱臣太亲,必危主身;人臣太贵,必易主位。
63、爱臣太亲,必威其身;人臣太贵,必易主位。
64、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,则君反制于臣矣。
65、君臣之利异,故人臣莫忠,故臣利立而主利灭。
66、夫妻者,非有骨肉之恩也,爱则亲,不爱则疏。
67、禁奸之法,太上禁其心,其次禁其言,其次禁其事。
68、凡人之大体,取舍同者则相是也,取舍异者则相非也。
69、群臣为学,门子好辩,商贾外积,小民右丈者,可亡也。
70、小信成则大信立,故明主积于信。赏罚不信,则禁令不行。
71、故视强,则目不明;听甚,则耳不聪;思虑过度,则智识乱。
72、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,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。
73、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,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?
74、人行事施予,以利之为心,则越人易和;以害之为心,则父子离且怨。
75、故人行事施予,以利之为心,则越人易和;以害之为心,则父子离且怨。
76、数披其木,毋使枝大本小;枝大本小,将不胜春风;不胜春风,枝将害心。
77、故为人臣者,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,而人主怠傲处其上,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。
78、智术之士,必远见而明察,不明察不能烛私;能法之士,必强毅而劲直,不劲直不能矫奸。
79、明主立可为之赏,设可避之罚。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,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。如此,则上下之恩结矣。
80、故群臣陈其言,君以其言授其事,事以责其功。功当其事,事当其言,则赏;功不当其事,事不当其言,则诛。
版权声明:本站所收录作品、热点评论等信息部分来源互联网,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
工作时间:8:00-18:00
客服电话
电子邮件
812692638@qq.com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